各教学院(部)、科研机构:
根据《重庆市学学技术局关于申报2020年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专项项目的通知》工作安排,现启动2020年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专项项目校内组织申报工作。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与内涵定位
2020年技术预见与制度创新专项项目类别为:技术预见类项目和制度创新类项目。
技术预见类项目旨在通过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整体化预测,系统地选择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领域、关键技术和通用技术,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经济与社会利益最大化。
制度创新类项目旨在针对决策和管理实践中提出的复杂性、系统性课题,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多门类、多学科知识,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和论证手段,进行跨学科、多层次的综合性研究,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二、组织方式
组织方式:公开申报和定向委托(择优)。
公开申报按照申报指南方向自主选题申报,定向委托(择优)由市科技局根据科技创新决策需要直接明确委托(择优)单位。
三、重点支持方向及说明
(一)公开申报
1. 技术预见类项目
支持方向: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机器人、区块链、高端装备、通用航空、仪器仪表、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传感器、智能终端、虚拟现实、大健康、环保装备、应急装备、智慧城市、畜禽种业、主要农经作物种业等领域,开展“十四五”时期技术创新重点方向研究。
研究要求:调查摸清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基本情况,梳理总结技术创新现状及问题,研究技术创新方向、重点和路径,提出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为决策部门制定技术创新规划、技术创新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支持对象:主要支持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牵头单位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开展技术预见研究。
成果形式:技术预见报告、产业技术发展规划、产业技术路线图等,以及2000字左右的技术创新重点方向或对策建议。
实施周期及资助强度:该类项目原则上按面上项目申报,实施周期为半年,资助强度为10万元/项。
2. 制度创新类项目
支持方向:强化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支持开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问题研究,推进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问题研究,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和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重大问题研究,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
支持对象:重点支持决策需求部门牵头开展研究,支持新型智库、高校、科研机构与决策需求部门(单位)联合开展研究。
成果形式:决策研究报告、政策建议、决策(文件)采用、参政议政等,以及2000字左右的制度创新决策建议。原则上要求取得需求部门采用证明。
实施周期及资助强度:该类项目原则上按面上项目申报,实施周期为半年,资助强度为10万元/项。
(二)定向委托(择优)
针对统战系统理论、重大改革问题、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等研究方向,采取定向委托(择优)方式申报。
四、申报要求
(一)个人信息注册。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成员应当事先在“重庆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中注册备案,且达到社会信用等级和科研信用等级的相关要求。
(二)项目负责人及参与人要求。项目负责人申请项目和主持在研项目不超过1项,项目参与人参与申请项目和在研项目不超过2项。
(三)科研诚信承诺。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牵头单位须出具“科研诚信承诺书”(以系统中生成签字盖章页为准),盖章后作为附件上传,承诺事项纳入科研信用管理。
(四)合作协议。有多个单位参与项目申报的,参与单位应签订“科研项目合作协议”,签字签章后作为附件上传。
(五)申报监督。凡是发现项目申报过程存在违规违纪或者不当行为的,可以向科研处书面实名反映有关情况。
五、申报方式
2020年度申报项目均通过重庆市科技管理信息系统--科研项目子系统实行网上在线申报。(http://www.csti.cn/govwebnew/index.htm?forwardClient=1)
(一)申请提交。项目负责人在线完成填报并检查确认后,提交至二级单位并联系科研秘书审核。
(二)部门审核。各教学院(部)和科研机构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的申请资格及申请书的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核,符合申报条件的提交至学校。
(三)提交确认。项目申报书实行网上在线提交(附件1仅限填报参考),相关附件材料签字签章后以PDF格式上传,并按项目负责人提交—部门审核—学校提交的流程操作。请项目负责人按照网上申报系统提示如实填报申报书,并务必在提交前检查确认相关填报信息,一旦学校确认并正式提交后,将不予修改、退回。
(四)实行无纸化项目申报。项目申请时,只需要在线确认提交电子申请书及相关申报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材料;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在线提交电子版任务书;所有涉及项目签字和盖章的材料均以电子扫描件形式作为附件材料上传系统。
六、申报时限
校内系统申报时间:2020年3月24日9时至4月25日18时。请项目申报人妥善安排提交工作,避免因集中申报造成网络拥堵。
七、咨询电话
(一)申报咨询与投诉:李言栋 72790088,18678513788
(二)系统与网络技术咨询:张川 67511205
附件:
科研处
2020年3月24日